含油废水的来源不同,它在废水中所呈现的浓度也不同。在处理方法及工艺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含油废水的油污染种类
在含油废水中,油滴粒径>100μm时,容易从水中分离出来,并上浮于水上面,所以又称浮上油。而粒径在10微米到100微米之间的油滴则会悬浮于水中,这种称为分散油。第三种是粒径小于10微米的油滴,这是混合在废水中难以分离的乳状油。第四种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油类,溶解油。
常用含油处理方法
重力分离法,这是一种利用油与水的密度差与不溶性在初级处理时常用到的一种物理沉淀分离法。水中的油滴会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与水形成分层。
气浮法,利用悬浮油粒粘附在通入含油废水中的空气气泡上,上浮于形成浮渣层从水中分离出来。这种方法一般会投加浮选剂对乳化油进行破乳与吸附作用,使水中的油滴聚集随气泡上浮。气浮法包括:上浮法、布气上浮法、溶气上浮法及电解上浮法。
混凝法除油。这是在除油废水中投加混凝剂或是在利用上浮法处理时投加混凝剂,对悬浮颗粒进行吸附沉降处理。它多用于乳化油的处理。
另外,离心分离技术及油水分离技术都是常用的油水处理工艺等。对于第三、第四种状态下难以进行分离处理的含油废水在治理上要与预防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油的污染。在处理上采用破乳法或气浮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