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负荷是通过污泥负荷和表面负荷来衡量的,而运用最多的是污泥负荷,因为在处理水量没有超过设计值时,往往负荷影响多见于污泥负荷。
我们认为F/M值超过设计值时,可以判断活性污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冲击负荷,由此就会产生一系列证明发生冲击负荷的表现。
1.活性污泥沉降比表现。沉降缓慢,上清液弥漫性混浊,表现在二沉池的沉降性上也是如此,不但出水含有细小颗粒,整个二沉池出水清澈度也有明显影响。过量活性污泥负荷是弥漫性混浊的主要特征,这与活性污泥老化表现的混浊是完全不同的。
2.溶解氧供需量表现。出现冲击负荷的时候,在曝气量较之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曝气池监测到的溶解氧却是明显偏低的,大多偏低30%以上。此时,受冲击负荷的影响,放流出水也就夹带颗粒物质。
3.活性污泥增长量表现。在活性污泥增长量方面,受负荷冲击的影响,活性污泥会出现对数增长态势,活性污泥量增长迅速,通常每天会有20%以上的总量增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活性污泥的活性过高而导致未沉降颗粒的出现,放流出水夹带颗粒物质流出的现象就比较明显。
4.显微镜观察生物相方面表现。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相的组成,能够非常简便的确认负荷冲击是否存在,继而为因为负荷冲击导致的放流出水夹带颗粒物质提供参考。典型的是通过对菌胶团形态、细密程度以及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观察来进行确认。通常受冲击的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形态细小、细密、松散,同时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大量出现,加剧了知性污泥细小颗粒的不絮凝和悬浮状态的存在,由此导致放流出水中夹带颗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