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染控制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求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还要求达到一定的净化程度。特别是对于成分复杂的污水,要求其污染物质的残留量达到环境可以接受的浓度。因此,污水的可生化性是衡量该污水是否采用生化处理法的可能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达到防止水环境污染的目标,需要研究和采取措施,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途径有:
1、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水质
在工业企业内部加强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改革、原料的改变、循环利用以及操作管理的强化等措施,将污染物尽可能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污水排放量减到最少。在生产工艺中尽量不采用难被微生物降解的原料和半成品,控制工业废水水质。
2、加强预处理措施
某些污水,特别是工业废水,往往含有一些干扰生化处理的物质,必须加强预处理以提高其可生化性。如丙烯腈生产废水,经加压水解,生成相应的有机酸和氨;炼油厂、焦化厂、煤气发生站废水的隔油;有机磷农药废水采用活性炭吸附;废水的均质调节等都是提高可生化性的必要措施。
3、研究新型、高效、稳定的生化处理工艺
近年来,涌现出许多生化处理新工艺,如生化处理与物化处理结合的工艺,对于抵抗处理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抑制,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稳定处理过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厌氧水解和好氧生化结合,利用水解和产酸微生物,将污水中的难溶、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好氧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得到处理。由于厌氧水解具有改善污水可生化性的特点,使得本工艺不仅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同时更适用于处理不易降解的某些工业废水,如纺织印染废水、焦化废水、酿造废水、化工废水和造纸废水等。
4、应用微生物遗传工程技术
(1)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
微生物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体,可以促使微生物合成新的酶类,赋予微生物新的形状功能,包括降解、转化污染物质的功能,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较低,并且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人工诱变育种的方法或基因工程构建新的、具有可降解特定污染物的“工程菌”,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
(2)降解性质粒
微生物降解、转化污染物的功能是受细胞内的质粒所控制的。筛选具有降解性质的质粒是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重要工作,现已发现许多这样的质粒,如降解直链烷烃质粒、降解甲苯质粒、耐汞粒等。
在污水的生化处理过程中,除了有机污染物提供碳源外,还需要按适当的比例供给氮、磷等营养物质,并且只有在适宜的溶解氧、pH值、温度等条件下,及没有有毒物质抑制的情况下,微生物才能很好地发挥降解、转化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最终要通过驯化微生物获得高效菌株,实现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而彻底解决问题。文章由【http://www.cljubingxixian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