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出现浮渣和泡沫是比较常见的,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在各种参考书中也有比较多的说明。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对浮渣和泡沫的形成的实践面原理和对策进行综合分析,以使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在浮渣及泡沫产生的问题上有所认识及对策。
生化池浮渣、泡沫现象
浮渣产生位置的说明:生化系统产生的浮渣就其位置而言,常可发生曝气池的池壁及四个角落;而在二沉池内发生的浮渣常堆积在二沉池的出水堰内圈挡板四周。
浮渣、泡沫预防及控制对策
在浮渣控制和预防方面,实践操作中我们也是需要重点确认的,现就主要控制思路分述如下:
在实践中发现导致泡沫及浮渣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污水、废水处理厂自身工艺控制问题;另一类是污水、废水处理厂以外的原因。
污水、废水处理自身控制问题导致的泡沫及浮渣的预防控制
(1)活性污泥排泥不及时,污泥龄控制过长。这种情况下,活性污泥老化导致的液面浮渣通常是棕黄色稀薄的液面浮渣。为此,在平时的操作中就要注意对活性污泥老化的控制。经常通过F/M值和活性污泥沉降比,以及显微镜观察来进行确认,以便提前做出工艺调整。
(2)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低,导致活性污泥负荷相对偏高。我们知道了负荷控制过高对泡沫的产生有比较大的影响,为此提高活性污泥浓度是规避这种情况的较好方法。
(3)丝状菌的未能有效控制。丝状菌不能有效控制,出现过量增殖,最终导致增殖的活性污泥裹入过量空气而形成液面浮渣。对应丝状菌的预防及措施将在随后的文章专门讨论。
(4)曝气方式不正确。典型的就是长期过量曝气,由此对活性污泥的破碎作用比较明显,在经过多次破碎之后,活性污泥的菌胶团絮凝性能将会降低,游离的活性污泥颗粒解体后使得水体黏度增加,同时溶解性有机物浓度也增加。预防工作重点在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溶解氧检测方面,特别是要使整个系统溶解氧值很好的控制在参考值范围内(即2~3mg/L)。
(5)营养剂投加相对不足。营养剂投加不足能够抑制活性污泥的繁殖,此时,活性污泥会发生解体或絮凝不佳,所导致的液面浮渣及泡沫现象也比较常见。规避这样的问题,重点是确认营养剂投加量是否合适,我们可以通过生化系统出水营养剂的含量来判断活性污泥系统对营养剂需求是否满足或过量。通常,营养剂投加量是否过量的判断基准是生化系统出水营养剂检测含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