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来人类一直使用天然水体处理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在水体常规的生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废物的最大容量,称为自净容量与同化容量。当污水负荷低于河流的自净容量,水体中正常的植物与动物能够生存。一旦排入河流的污水超过河流的自净容量,正常生物循环或者是生态平衡将会被破坏,河流即被污染。
通常维护河川一般都是在正常的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关键是水中的溶解氧。每当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在不断的增加时,细菌就会不断的繁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如果溶解氧降至4mg/L或以下,水产物就会受到影响或者无法生存;或溶解氧再续降低,会导致大部分动物死亡,留下细菌。因为动物缺氧,厌氧菌不断的繁殖,是水体不断的恶化,严重危害到环境与人类。
一般污染物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会破坏水体中的原本有的物质平衡。污染物在介于水体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的反应,将污染物分解,水体完全恢复原本的状态,这整个过程就称为水体自净。下面与大家分析水体自净的组成:
1、物理。物理过程包括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经过一系列过程的作用下污染物浓度得到下降。
2、化学与物理化学。污染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使得污染物的浓度降低。
3、生物化学。污染物中的有机物被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氧化,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使得污染物的浓度降低。
以上几个就是水体自净的组成,经过作用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