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系统内部控制不佳。就活性污泥内部控制不佳的解释,我们重点理解的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长期低负荷运行。低负荷运行本身对正常的活性污泥菌胶团而言是不利的,特别是因为低负荷运行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老化的时候。由于活性污泥的解体,会导致活性污泥系统处于一个生长繁殖相对受抑制的阶段。而在活性污泥中滋生下来的丝状菌却对低负荷运行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主要原因是丝状菌体可以直接利用体表来摄取有机物,并作为其能量来源,且比状菌的比表面巨大,其吸收污水、废水中有机物的能力高于菌胶团。
2.长期低溶解氧或局部缺氧运行。虽然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强调丝状菌在缺氧环境中的生长耐受能力是低于菌胶团的,但是,如果厌氧或缺氧程度和时间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反而会出现丝状菌的生长优于活性污泥的情况。为此,在曝气池的管理上应该确认是否曝气死区和长期低溶解氧运行的情况存在。
3.营养剂投加失衡。活性污泥正常繁殖所需要的元素成分中常见的是碳、氢、氮、磷、氧,但是,铁、锰等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发现在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污水、废水处理厂,很少看到有丝状菌膨胀发生,说明一方面含高氮污水、废水对丝状菌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营养剂是否充足对微生物的影响。
4.酸性废水环境对丝状菌的诱发作用。酸性废水能够导致丝状菌膨胀的说法,在业界常被提及,通常在pH值不高于6.5的环境中丝状菌比较容易诱发,但这也只是一个诱发因素,也就是说没有其他条件的共同作用,单单低pH值的影响是有限的。就其诱发性,我们主要还是认为,低pH值污水、废水不利于活性污泥菌胶团的生长,而丝状菌对这样的环境却能够较好的适应,恰恰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对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通过提高pH值的方法去观察,发现在pH值在10左右的时候,丝状菌被抑制程度要高于菌胶团。也就是说丝状菌不耐受高pH值污水、废水,但却能够耐受较低pH值的污水、废水。有鉴于此,我们在杀灭丝状菌时经常会利用这一丝状菌的特性施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