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性污泥细菌时,要注意对好氧池的PH值、溶解氧、COD等指标进行监测。并时常对好氧池的沉降比、污泥浓度等及DO值与PH值进行监测,了解微生物生长情况并及时做出调节。
1、污泥的培养是将清水与部分污水引入好氧池中,使其保持一定的水温与水位,并保持其浓度在1500mg/L~2500mg/L。2、选择同类或相似的菌种,或活性较强的菌种进行投加培养。3、在生化调试前期加入大粪为碳源,在中后期添加地脚面粉或淀粉作为调试期碳源。以达到活性污泥细菌所需要的COD。4、将投料后的好氧池进行闷曝。第一天曝气6小时充氧。第二天再进行投料、曝气。5、经过三天的闷曝后,可以镜检中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此时,进入培养中期。这个时候要对生化池进行适量换水并继续闷曝,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6、到第7天至10天,生化污泥呈淡黄色。此时,用镜检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发现有较多的活跃纤毛虫、线虫等。或是取曝气池里的污泥静置30分钟,污泥占15%~30体积。则可以说明,活性污泥细菌培养成功。可进入驯化阶段。
在污泥培养中,要及时投料及进行供氧调节,密切注意氧化池中的COD及溶解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补救问题。一般为了节省人力及成本,会设置化料池及输送系统进行配料输送。
镜检里面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或取曝气池里的污泥静置30分钟,污泥占15%~30体积。关于污水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你可以到环.保.通提问,希望可以帮得到你。